?
熱交換器的類型有類型有很多種,目前主要的應用的就是板式熱交換器,那么板式熱交換器相較于其它換熱器的優勢有哪些呢?下面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
⑴ 傳熱系數高
板式熱交換器具有較高的傳熱系數,一般約為管殼式換熱器的3~5倍。主要原因是流體在管殼式換熱器的殼程中流動時存在著折流板—殼體,折流板—換熱管,管束—殼體之間的旁路,通過這些旁路的流體,沒有充分參與換熱。而板式熱交換器,不存在旁路,而且板片的波紋能使流體在較小的流速下產生湍流,湍流效果明顯(雷諾數約為150時即為湍流),故能獲得較高的傳熱系數。
⑵ 對數平均溫差大
板式熱交換器兩種流體可實現純逆流,一般為順流或逆流方式。但在管殼式換熱器中,兩種流體分別在殼程和管程內流動。總體上是錯流的流動方式。降低了對數平均溫差。板式熱交換器能實現溫度交叉,末端溫差能達到1℃;管殼式換熱器不能實現溫度交叉(即二次側出口溫度不能高于一次側的出口溫度)末端溫差只能達到5℃ 。
⑶ NTU大
NTU表示相對于流體熱容流量,換熱器傳熱能力的大小。例如對于已定的傳熱系數K和熱容量 GCp值,NTU的大小就意味著換熱器尺寸的大小,即傳熱面積的大小。管殼式換熱器的NTU約為0.2~0.3(平均0.25)。(BRS)板式熱交換器的NTU約為1.0~3.0(平均2.0)。如在進行一次水14~9℃,二次水13~7℃,一次水流量60m3/h,二次水流量50m3/h換熱時,NTU=(14-9)/1.5=3.33。若采用對稱型(BRS)板式熱交換器3.33/2.0 = 1.66≈2流程,A=95m2;而采用管殼式換熱器,則3.33/0.25=13.32≈14流程,A=320m2。.
⑷ 耐溫承壓能力強
設計工作壓力可達8MPa,設計工作溫度達1000℃。
⑸ 大型化 單板面積達18m2,單臺達10000m2。
⑹ 小型化 單板面積比A4還小。
⑺ 占地面積小
從⑶分析可知,由于板式熱交換器NTU 大,故在換熱量相同時,所需的換熱器的尺寸也小。除此之外,板式熱交換器的結構緊湊,單位體積內的換熱面積為管殼式換熱器的2~5倍,也不需管殼式換熱器要預留抽出管束的檢修場地,故板式熱交換器的占地面積是管殼式換熱器的1/5~1/10。
⑻ 重量輕
板式熱交換器的板片厚度僅為 0.6~0.8mm,管殼式換熱器的傳熱管厚度為2.0~2.5mm;管殼式換熱器的殼體比板式熱交換器的框架重量重得多;故在換熱量相同時,板式熱交換器所需的換熱面積比管殼式換熱器小,其重量約為管殼式的1/5。
⑼ 污垢系數低
垢系數約為管殼式換熱器的1/10。其原因是板間流體的劇烈湍動,雜質不易沉積;板間流道死區少;不銹鋼換熱面光滑,附著物少;清洗容易等。
⑽ 能實現多種介質換熱
若要進行兩種以上介質換熱時,則可在板式熱交換器中設置中間隔板。中間隔板的結構,視換熱介質的數目,中間隔板可設置一個,也可設置多個。管殼式換熱器無法實現多種介質換熱。
⑾ 清洗方便
把板式熱交換器的壓緊螺柱卸掉后,即可松開板束,卸下板片,進行機械清洗。
⑿ 通過改變換熱面積或多流程組合適應新換熱工況的要求。
⒀ 工作壓力達8MPa
可拆式板式熱交換器是靠墊片密封的,密封周邊長,而且角孔的兩道密封處的支撐情況較差,墊片得不到足夠的壓緊力,所以最高工作壓力僅為2.5MPa。釬焊式、全焊板式熱交換器改變了可拆式板式熱交換器的密封形式,板殼式換熱器改變了兩種流體的進(出)口形式,提高了板式熱交換器的工作壓力。目前釬焊式、全焊板式熱交換器承受的工作壓力達3.5~4MPa,板殼式可達8MPa。在可拆式換熱器中,通過在常規波紋板片上加筋形成波紋管狀通道,除能強化傳熱之外,還增加了板式熱交換器的承壓能力。
⒁ 工作溫度達1000℃
可拆式板式熱交換器的工作溫度決定于密封墊片能承受的溫度,用橡膠類彈性墊片時,最高工作溫度低于200℃。釬焊式、全焊式和板殼式密封不采用墊片形式,其工作溫度與工藝有關,目前為-200~1000℃。
⒂ 當量直徑大
寬—寬通道,寬—窄通道等大通道板式熱交換器的當量直徑de達28mm,有一側或兩側可適用于含纖維、顆粒或高粘度介質的換熱。
⒃ 適用流體的范圍更廣泛
可拆式板式熱交換器受密封材料的限制,不適合某些流體。釬焊式、全焊式和板殼式不使用密封墊片,故可在高真空條件下使用,適用流體的范圍也擴大了。
以上就是板式熱交換器為大家分享的關于板式熱交換器相較于其它換熱器的優勢的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大家有更多的關于板式熱交換器的內容需要了解的話,請及時的與我們聯系。
Copyright © 2016~2017 版權所有:江蘇豪特換熱設備制造有限公司 備案號:蘇ICP備17015414號-4 技術支持:
江蘇豪特換熱設備有限公司主營產品:板式熱交換器,板式冷凝器,板式冷卻器,熱交換器等多種板式換熱器型號,以及換熱器的維修與保養清洗服務